乳腺BI-RADS分级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简称,主要用于乳腺X线、超声或磁共振检查结果的标准化评估。BI-RADS分级主要有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和6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恶性概率和临床处理建议。
1、0级0级表示检查结果不完整或不确定,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或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可能与乳腺组织致密、图像质量不佳等因素有关,通常建议进行乳腺磁共振、靶向超声或短期随访复查。
2、1级1级表示乳腺检查结果阴性,未发现异常病变。乳腺结构对称且无肿块、钙化等异常表现,恶性概率接近0,建议按常规年龄进行年度筛查。
3、2级2级提示存在明确的良性病变,如囊肿、纤维腺瘤或典型钙化灶。恶性概率为0,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建议6-12个月后常规随访观察。
4、3级3级表示可能良性病变,恶性概率低于2%。常见于边缘光整的实性肿块或局灶性不对称,建议6个月后复查超声或钼靶,若持续稳定可降级为2级。
5、4级4级提示可疑恶性病变,需细分为4A、4B、4C三个亚类。4A级恶性概率2-10%,可能为复杂囊肿或纤维腺瘤伴不典型特征;4B级恶性概率10-50%,可见部分恶性征象;4C级恶性概率50-95%,高度可疑但未达5级标准。均需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6、5级5级表示高度提示恶性病变,恶性概率超过95%。影像学显示毛刺状肿块、簇状微钙化等典型恶性特征,需尽快进行组织活检确诊并制定手术或综合治疗方案。
7、6级6级为经活检证实的恶性病变分级,用于治疗前评估或新辅助化疗后复查。需根据病理类型、分子分期等进一步制定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计划。
发现乳腺BI-RADS分级异常时,应避免自行解读或过度焦虑。1-2级保持规律筛查即可;3级需严格按时复查;4级以上应及时至乳腺专科就诊。日常注意乳腺自检,避免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年龄。
肝癌MVI分级是指微血管侵犯在肝癌病理学中的严重程度评估体系。
微血管侵犯是肝癌细胞侵入肝内微小血管的现象,与肿瘤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病理学上通常分为M0级、M1级、M2级三级。M0级代表未发现微血管侵犯,提示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对良好。M1级为显微镜下可见5个以内癌栓的轻度侵犯,此时癌细胞已突破血管内皮但范围局限。M2级为显微镜下可见超过5个癌栓或肉眼可见血管侵犯,属于广泛性微血管浸润,往往伴随门静脉癌栓形成。分级越高代表血管浸润程度越严重,术后复发风险相应增加。
肝癌患者确诊后应完善病理检查明确MVI分级,并遵医嘱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