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药物主要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黏液溶解剂和抗生素等。
1、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础治疗药物,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常用药物包括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福莫特罗等。这类药物能快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维持治疗。长期使用需注意监测心率变化。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中重度患者,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吸入型制剂可减少全身副作用。对于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口服泼尼松。使用期间需警惕口腔真菌感染风险。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茶碱类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发挥支气管扩张作用,代表药物有多索茶碱和氨茶碱。这类药物具有改善呼吸肌功能和抗炎作用,但治疗窗较窄,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和胃肠道不适。
4、黏液溶解剂:
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等黏液溶解剂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排痰。适用于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者,能减少急性发作频率。使用时应配合适量饮水,避免与强力镇咳药同时使用。
5、抗生素:
在急性加重期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需要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选择药物需考虑当地细菌耐药情况,疗程通常为5-7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需严格评估指征。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除规范用药外,应坚持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适当补充维生素。定期监测肺功能,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和活动耐力下降。
1、慢性咳嗽:
早期表现为晨间咳嗽明显,随病情进展可能转为持续性咳嗽。咳嗽与气道炎症反应及黏液分泌增多有关,长期吸烟者症状更为突出。治疗需结合支气管扩张剂和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
2、咳痰:
多为白色黏液痰,急性加重期可转为脓性痰。痰液潴留与气道纤毛功能受损相关,可能伴随肺部感染。建议进行痰培养指导抗生素使用,同时配合气道廓清技术改善排痰能力。
3、气短:
最初仅在劳力时出现,后期静息状态下也会发生。与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气道阻塞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有关。可通过长期氧疗、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解。
4、胸闷:
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呼吸费力,尤其在气候变化时加重。主要因气道高反应性和肺过度充气所致,需避免冷空气刺激,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改善症状。
5、活动耐力下降:
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性降低,严重时穿衣进食都会诱发呼吸困难。这与通气储备减少、肌肉耗氧失衡相关,建议进行肺康复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和膈肌锻炼。
日常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饮食宜高蛋白、易消化,适量补充维生素D。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强度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定期监测肺功能,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