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通常需完成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及麻醉评估五项基础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用于评估心脏功能是否耐受麻醉,尤其对40岁以上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为重要。检查可发现潜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风险,若结果异常可能需调整麻醉方案或暂缓检查。
2、血常规:
通过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严重贫血患者需先纠正后再行检查,血小板异常可能增加活检出血风险,需提前干预。
3、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检测可评估出血倾向。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术中出血并发症。
4、传染病筛查:
包括乙肝、丙肝、梅毒、HIV等检测,既是院内感染控制要求,也能帮助医生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阳性结果不会拒绝检查,但需特殊消毒处理。
5、麻醉评估:
麻醉师会综合评估年龄、体重、气道情况等,确定丙泊酚等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有睡眠呼吸暂停、严重肺病等基础疾病者需提前告知,可能需要调整麻醉方式。
检查前3天应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检查当日需空腹6小时以上,穿着宽松衣物便于监护设备连接。高血压患者晨起可少量水送服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术后2小时内禁止驾驶、签署文件等需高度专注的活动,建议由家属陪同返家。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24小时。出现持续腹痛、呕血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
胃肠炎患者通常不需要服用阿莫西林。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补液治疗、调整饮食、使用止泻药物、缓解腹痛药物、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胃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胃肠炎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补液治疗是基础措施。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液。补液治疗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并发症发生。
2、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建议禁食4-6小时,之后逐渐过渡到清淡流质饮食。可选择米汤、藕粉、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刺激胃肠道。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3、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病原体,减轻腹泻症状。洛哌丁胺可抑制肠道蠕动,但细菌性肠炎慎用。严重腹泻时可短期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禁忌症。
4、缓解腹痛:
山莨菪碱能缓解胃肠道痉挛性疼痛。匹维溴铵可选择性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减轻腹痛症状。使用解痉药物需排除急腹症等严重疾病。
5、益生菌调节: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可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与抗生素联用时需间隔2小时服用。
胃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馒头、蒸蛋等。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手部卫生,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多数病毒性胃肠炎具有自限性,3-5天可自行缓解,不必过度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