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需符合心境低落、兴趣丧失等核心症状,并持续至少2周。主要依据包括情绪症状、认知症状、躯体症状、社会功能损害及排除其他疾病。
1、情绪症状持续情绪低落是抑郁发作的核心表现,患者可能感到空虚、绝望或过度悲伤,这种情绪几乎每天存在且持续大部分时间。部分患者会出现易怒或情绪麻木,儿童青少年可能表现为易激惹而非典型抑郁情绪。
2、认知症状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和决策困难是常见认知症状。患者常伴有过度自责或无价值感,严重时可能出现反复死亡念头或自杀观念。这些症状会导致工作学习效率显著降低。
3、躯体症状不明原因的疲劳、食欲改变和睡眠障碍是典型躯体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失眠或嗜睡,体重在1个月内变化超过5%。部分患者会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化症状。
4、社会功能损害人际交往能力明显减退,患者可能回避社交活动或无法履行工作职责。日常活动兴趣显著降低,连既往爱好也难以唤起愉悦感,这种状态持续存在且与性格无关。
5、排除性标准需排除躯体疾病所致抑郁、物质滥用或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情况。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均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需结合病史鉴别。
抑郁发作的诊断需由精神科医生通过临床访谈和评估量表综合判断。确诊后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家人需给予情感支持并关注其安全风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伤念头,须立即就医干预。
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内膜心肌活检等。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诊断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
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脏扩大、心音异常、肺部湿啰音等体征。不同分型的心肌病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如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肥厚型心肌病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胸痛多见。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肌病的重要工具,可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磁共振成像能更精确显示心肌组织特征,识别心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和肺淤血征象,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异常Q波等改变。不同类型心肌病有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如肥厚型心肌病常见左心室肥厚伴复极异常,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可见epsilon波。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脑钠肽等指标,可评估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状态。基因检测对遗传性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肌节蛋白基因突变检测。部分患者需进行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筛查。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确诊某些特定类型心肌病的金标准,如心肌淀粉样变性、心肌炎等。活检可获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明确病因和病理改变。由于该检查有创,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考虑进行。
心肌病患者确诊后应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和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考虑器械治疗或心脏移植等高级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