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多数可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具体方式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是否适用需结合血管瘤大小、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1、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血管瘤供血动脉使其萎缩,适用于直径超过5厘米或生长迅速的血管瘤,术后需监测肝功能。
2、射频消融术利用高温使瘤体组织坏死,适合位置表浅的中小型血管瘤,治疗精准度较高且创伤小。
3、微波消融术通过电磁波产生热效应破坏瘤体,对周围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适用于特殊部位的血管瘤。
4、硬化剂注射向瘤内注射聚桂醇等药物促使血管闭塞,多用于无法耐受其他介入治疗的患者。
微创介入后应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瘤体变化,若出现发热或腹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