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治不愈的消化性溃疡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胃酸分泌异常、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根除治疗、抑酸治疗、黏膜保护剂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反复。需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确诊,推荐铋剂四联疗法(如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根除治疗。
2.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修复能力。建议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等替代药物,必要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
3. 胃酸异常胃泌素瘤或壁细胞增生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表现为夜间痛、反酸。需检测胃泌素水平,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或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胃酸。
4. 遗传因素家族性多发内分泌腺瘤病1型患者易伴发难治性溃疡。建议筛查RET基因突变,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同时加强抑酸方案如泮托拉唑联合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进食有助于溃疡愈合。若症状持续超过8周或出现呕血黑便,需及时复查胃镜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