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囊肿可能由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肺部感染、寄生虫感染、肺大疱破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
1、先天性因素胚胎期支气管发育障碍导致囊肿形成,通常无症状,偶见咳嗽或呼吸困难。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需手术切除。
2、感染性因素肺炎链球菌或结核分枝杆菌等感染后遗留囊性空腔,多伴有低热、咳痰症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异烟肼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3、寄生虫感染肺包虫病等寄生虫感染可形成特征性囊肿,常见胸痛、咯血。需联合阿苯达唑驱虫治疗,巨大囊肿需行肺叶切除术。
4、肺气肿继发肺大疱破裂形成气囊肿,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表现为突发胸痛。可选用噻托溴铵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胸腔闭式引流。
日常应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若出现咯血、持续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