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疼痛可能由外耳道炎、外伤、湿疹、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感染治疗、镇痛处理、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1. 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感染可能由掏耳损伤或污水进入导致,表现为红肿热痛伴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菌消炎。
2. 外伤挖耳过度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出现锐痛或撕裂感。需停止掏耳行为,保持干燥,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镇痛。
3. 湿疹过敏体质者接触染发剂或洗发水可能诱发外耳湿疹,表现为瘙痒伴刺痛。建议家长避免孩子抓挠,局部使用硼酸洗液湿敷,必要时遵医嘱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4. 中耳炎感冒后细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可能引发中耳炎,疼痛呈搏动性伴耳鸣。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关,通常伴随发热症状。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罗红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
避免自行掏耳或游泳时耳道进水,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