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经络主要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六条,分布于下肢内外侧及后侧。
1、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肢前外侧,循行路线从髀关穴沿大腿前侧下行至足背,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解溪等。
2、足少阳胆经分布于下肢外侧中线,从环跳穴沿大腿外侧下行至足第四趾外侧,重要穴位有阳陵泉、悬钟等。
3、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下肢后侧中线,从承扶穴沿大腿后侧下行至足小趾外侧,包含委中、昆仑等穴位。
4、足太阴脾经走行于下肢内侧前缘,从箕门穴沿大腿内侧下行至足大趾内侧,主要穴位有三阴交、公孙等。
5、足少阴肾经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从阴谷穴沿大腿内侧后方下行至足底涌泉穴,重要穴位包括太溪、照海等。
6、足厥阴肝经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从足五里穴沿大腿内侧下行至足大趾外侧,主要穴位有蠡沟、太冲等。
了解经络走向有助于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日常可通过适度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但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