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否转移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等方式综合判断。主要检查手段有腹部增强CT、PET-CT、血清癌胚抗原检测、肝脏超声、骨扫描等。
1、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肿瘤原发灶与周围淋巴结、肝脏等器官的关系,对判断局部浸润和肝转移有较高价值。PET-CT通过代谢显像可发现全身微小转移灶,对远处转移评估更敏感。检查前需空腹并配合注射造影剂,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2、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持续升高常提示肿瘤进展或转移,需结合影像学动态观察。糖类抗原199等标志物对肝转移监测有一定意义。但标志物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转移,需避免单一依赖该项检测。
3、病理活检通过结肠镜或超声内镜获取转移灶组织,经病理确诊可明确转移性质。肝脏穿刺活检能鉴别原发与转移性肝癌,骨转移需结合穿刺与影像特征。活检存在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谨慎。
4、专项检查肝脏超声检查经济便捷,可作为肝转移筛查首选。骨扫描对脊柱、骨盆等骨骼转移敏感度高。脑部MRI适用于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胸部CT可排查肺转移。不同检查各有侧重,通常需联合应用。
5、随访监测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需复查肿瘤标志物和腹部影像,3-5年可延长间隔。出现腹痛、消瘦、黄疸等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肠镜检查建议术后1次/年,5年后根据情况调整。
确诊转移后需完善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与疼痛管理。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选用高蛋白、低渣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定期复查异常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