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B超主要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男性或子宫附件女性等部位。泌尿系统B超是一种无创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器官结构、检测结石、肿瘤、囊肿等病变。
1、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B超的重点检查部位,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位置及内部结构。B超能检测肾结石、肾囊肿、肾积水、肾肿瘤等病变。肾结石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肾囊肿为无回声区,肾肿瘤则可能显示为实质性占位。检查时需多切面扫查,避免遗漏微小病变。
2、输尿管输尿管B超主要观察有无扩张、结石或狭窄。正常输尿管较细不易显示,当存在结石或梗阻时可能出现输尿管扩张。输尿管结石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多位于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检查时需配合患者体位变化以提高检出率。
3、膀胱膀胱B超需在憋尿状态下进行,评估膀胱壁厚度、有无占位性病变及残余尿量。膀胱结石表现为移动性强回声,膀胱肿瘤多为乳头状或菜花状隆起。检查时应多角度观察膀胱各壁,注意三角区病变。
4、前列腺男性泌尿系统B超需经腹部或直肠检查前列腺,测量其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前列腺增生表现为体积增大,前列腺癌可能显示为低回声结节。经直肠B超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
5、子宫附件女性泌尿系统B超常联合检查子宫及附件,观察有无盆腔占位性病变压迫泌尿系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可能引起输尿管梗阻。检查时需注意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解剖关系。
泌尿系统B超检查前需根据检查部位做好准备工作。肾脏检查通常无须特殊准备,膀胱检查需憋尿,前列腺检查建议排空大便。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生调整体位,确保全面扫查。若发现异常结果,应进一步行CT、MRI或膀胱镜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注意多饮水、避免憋尿、限制高草酸饮食,有助于维护泌尿系统健康。
肾功能不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左氧氟沙星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1、头孢克肟分散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有较好抗菌活性。该药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是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克拉维酸可增强阿莫西林对耐药菌的抗菌作用。该药适用于由产酶菌引起的轻中度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延长给药间隔。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可能出现恶心、皮肤过敏等反应。
3、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等尿路致病菌有效。该药在肾功能不全时无需调整剂量,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需慎用。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刺激。
4、左氧氟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有较强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减量使用,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可能出现肌腱炎、QT间期延长等严重反应。
5、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片可碱化尿液,缓解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尿痛症状,同时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抗菌效果。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使用需警惕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需定期监测电解质。该药与含钙药物合用可能引起乳碱综合征,应间隔2小时服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时,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促进细菌排出。饮食宜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憋尿,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若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警惕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