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疹的最大特点是皮疹形态多样且分布广泛,常伴有全身症状。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性伴侣的同步治疗。二期梅毒疹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后进入全身播散期的表现,通常在感染后6-8周出现,皮疹形态包括斑疹、丘疹、脓疱等,可分布于全身,尤其是手掌和足底。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但可能伴有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青霉素是治疗二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常用方案包括苄星青霉素G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周;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注,每日一次,连续10-14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四环素口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确保疗效。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接触,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二期梅毒疹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有效防止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