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干燥或起水泡。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湿疹需要从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两方面入手,包括药物治疗、皮肤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
湿疹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外用和口服两类。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可有效减轻炎症和瘙痒;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适合长期使用,减少皮肤刺激。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严重时医生可能会开具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或短期使用口服激素。
2、皮肤护理
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日常护理至关重要。使用温和的无皂清洁剂,避免热水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洗澡后立即涂抹保湿霜(如凡士林、尿素霜),锁住水分。选择棉质衣物,避免化纤或粗糙面料摩擦皮肤。
3、生活方式调整
环境因素如干燥、寒冷、过敏原等可能诱发湿疹。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饮食上,避免已知的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有助于减轻炎症。
湿疹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患者应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通过药物、护理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