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度疲劳.紧张的脑力或过重的体力劳动,长途旅行,登山,爬坡等,使心功能负担加重,以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诱发心绞痛.
2,情绪激动.发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情绪波动,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于是造成心肌耗氧和供血之间的平衡失调,诱发心绞痛,甚至可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室纤颤,导致猝死.
3,寒冷刺激.当气温突变,寒流突然来临,刮风下雪时外出,逆冷风行走等情况,机体不能适应,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突然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
4,饮食不当.尤其暴饮暴食大量高脂肪食物,引起腹胀,横膈升高,血液大量集中到胃肠道,而冠状动脉供血量减少,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饱餐后剧烈活动亦可诱发心绞痛.
5,吸烟.冠心病病人吸烟时,心绞痛发病率可增加1倍.如果同时又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病率要增加8倍!因为吸烟时大量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也导致冠状动脉收缩,促使血小板聚积,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6,大量饮酒.酒精刺激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也使全身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向体表,从而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产生心肌血液的供需失调,诱发心绞痛.
7,便秘.常有因大便费力诱发心绞痛者.故发现便秘,切勿勉强用力大便,可使用缓泻药物.平常应多食蔬菜,水果,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欢迎点击飞华健康网心绞痛专题:http://www.fh21.com.cn/neike/xjt/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和长期随访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治疗措施。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锻炼时间应达到一定时长。同时需控制体重,维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降低心肌耗氧量。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血运重建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血运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改善血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血运重建治疗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4、危险因素控制严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至关重要。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应优化血糖管理。血脂异常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理想水平。同时要治疗合并的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长期随访管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要建立规范的随访制度。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建立急救预案,指导患者识别心绞痛加重征象,必要时及时就医。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并舌下含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需同时做好相关疾病的管控。长期坚持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症状控制和预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