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门火衰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 关元 肾俞 太溪
随证配穴:心脾亏损加心俞、神门、三阴交。
方义: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二)湿热下注
主证:阴茎萎弱不能勃起,兼见口基或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清利湿热。
处方:中极 三阴交 阴陵泉 足三里。
方义: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主要从病因、病机、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寒湿痹阻、肝肾亏虚、湿热下注、脾肾阳虚等。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1、气滞血瘀:腰椎间盘突出多因外伤或长期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腰部刺痛、活动受限。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中药如桃仁、红花、川芎,配合针灸疏通经络。
2、寒湿痹阻:寒湿侵袭腰部,导致局部气血凝滞,表现为腰部冷痛、遇寒加重。治疗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常用中药如附子、桂枝、独活,配合艾灸温通经络。
3、肝肾亏虚:肝肾不足导致筋骨失养,表现为腰部酸软无力、久站久坐加重。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常用中药如熟地黄、山茱萸、杜仲,配合推拿调理筋骨。
4、湿热下注:湿热内蕴下注腰部,表现为腰部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中药如黄柏、苍术、薏苡仁,配合拔罐祛湿通络。
5、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导致腰部失于温煦,表现为腰部冷痛、畏寒肢冷。治疗以温补脾肾为主,常用中药如肉桂、干姜、补骨脂,配合温针灸温阳散寒。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强调辨证施治,同时注重日常调护。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腰部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饮食上可多食用温补类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芝麻,避免寒凉生冷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中医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