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溶血性黄疸通常由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蚕豆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原因引起。
1、光疗光疗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皮肤,促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排出体外。光疗设备需严格调控光照强度和距离,治疗期间需遮盖婴儿眼睛及会阴部。光疗可能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对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双面光疗或光纤毯加强治疗。
2、药物治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溶血进程,常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5-1克。苯巴比妥片能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辅助退黄。白蛋白注射液能与游离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3、输血治疗重度溶血患者需进行换血疗法,通过双通道同步换血可快速清除致敏红细胞和抗体。Rh血型不合者需输注Rh阴性洗涤红细胞,ABO血型不合者使用O型洗涤红细胞。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反复溶血发作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术,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
4、手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行脾切除术,术后黄疸可显著改善。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前需评估血小板水平,术后需预防血栓形成。胆道闭锁患儿需在出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建立胆汁引流通道。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定期复查肝功能。
5、日常护理母乳喂养患儿可暂停母乳3天观察黄疸变化,改用配方奶喂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伤导致感染。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记录大小便次数及颜色。居室温度维持在24-26℃,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使用樟脑丸等氧化剂,蚕豆病患儿禁食蚕豆及制品。
溶血性黄疸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监测溶血活动度。居家观察皮肤黏膜黄染程度变化,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增高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晒太阳辅助退黄,但需避开正午强光时段。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和铁剂纠正贫血。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