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烧38度不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
物理降温是处理婴儿发烧的基础措施,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同时需要少量多次喂母乳或温水,预防脱水并帮助代谢。若体温持续不降或超过38.5度,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但须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重复使用。
发热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有无嗜睡、拒食、皮疹等伴随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为主,避免强迫进食。若72小时内未退烧或出现抽搐、呼吸急促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小儿发烧灌肠退烧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灌肠退烧通过直肠给药使药物快速吸收,可能对部分儿童有效,但存在呕吐或口服困难时才会考虑。常用灌肠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等,需注意药物浓度和温度控制,避免损伤直肠黏膜。操作时需将患儿侧卧,润滑导管后缓慢插入肛门,推注速度不宜过快。灌肠后需观察有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该方法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或肠道菌群失调,频繁使用还可能导致直肠黏膜敏感度下降。婴幼儿及有肠道疾病患儿应慎用,灌肠液温度过高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局部灼伤。
建议优先采用口服退烧药或物理降温,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