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不良可能由遗传因素、喂养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及心理行为问题等原因引起。主要有遗传代谢缺陷、辅食添加不合理、胃肠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挑食偏食等。
1、遗传代谢缺陷某些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乳糖不耐受等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这类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如无苯丙氨酸配方粉,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家长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饮食管理。
2、辅食添加不合理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食物种类单一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6月龄后应及时引入强化铁米粉、肉泥等富含铁锌的食物。家长应注意逐步增加辅食稠度和颗粒度,避免长期给予过于精细的食物。
3、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乳糜泻等疾病会导致营养流失。这类患儿可能需要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改善肠道功能。家长需观察记录患儿排便情况,避免高脂难消化食物。
4、感染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等会增加营养消耗。蛔虫病患儿可能需要服用阿苯达唑颗粒,肺炎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家长应注意做好手卫生,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5、挑食偏食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可通过改变食物造型、营造愉快就餐环境来改善。家长应以身作则规律进餐,避免强迫喂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合维生素咀嚼片。
保证儿童营养需要家长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念,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对于存在器质性疾病的患儿,应在儿科或营养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膳食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日常注意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培养自主进食能力,避免过度依赖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