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溢脂性皮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鼻翼溢脂性皮炎通常由皮脂分泌异常、马拉色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护理每日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洁面产品清洗鼻翼区域,水温控制在35-37摄氏度。清洁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清洁时动作需轻柔,不可用力揉搓或使用磨砂类产品。皮损渗出明显时可短期使用生理盐水湿敷,每次5-8分钟。
2、外用药物遵医嘱使用吡美莫司乳膏调节局部免疫反应,或联苯苄唑乳膏抑制马拉色菌繁殖。急性期渗出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加用莫匹罗星软膏。药物涂抹前需清洁患处,薄层均匀覆盖,用药后避免立即沾水。
3、口服药物顽固性病例可短期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调节皮脂分泌,需配合肝功能监测。瘙痒明显时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合并真菌感染可选用伊曲康唑胶囊,用药期间忌酒。所有口服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及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4、光疗反复发作患者可尝试窄谱UVB光疗,每周2-3次,初始剂量为最小红斑量的70%。治疗时需遮盖正常皮肤,照射后加强保湿。光敏性疾病患者禁用,治疗期间避免日晒。通常需要15-20次治疗才能见效,需在专业皮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5、中医调理湿热证型可用枇杷清肺饮加减,血虚风燥证选用当归饮子。外治可用马齿苋30克煎水冷敷,或青黛散麻油调敷。针灸选取曲池、合谷、血海等穴位,隔日1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发物,保持规律作息。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可自行用药。
日常需避免过度清洁或频繁使用去角质产品,选择无刺激的物理防晒霜。饮食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枕巾应每周更换消毒,避免用手抓挠患处。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脓疱、发热时需及时复诊。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诱发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