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相处婆婆该主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4-11-27 13:33:15

婆媳关系难相处,通常抱怨的不止是儿媳妇,还有婆婆。老人总是对儿女有所要求,但孩子成了家自己也要宽心,想要儿媳妇像儿子一样,自己说什么也不反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婆婆也要懂得放开手,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自己过,自己就高高兴兴的安享晚年!

不愿同住并不等于不孝

作为小辈,我强烈建议,永远不要和任何一方的家长同住。买不起婚房?可以租;老人有病需照顾!可以在同一个小区或最近的地方租房;违反人之常情?根据日本研究人员涉及91,000名健康中年人的居住模式和健康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和父母或公婆、子女一起生活的女性与和丈夫单独居住的女性相比,患心脏病的风险有三倍之多。和子女一起生活则比无子女一起生活的女性高出两倍风险。儿媳、母亲和妻子的多重角色会使女性血压增高,甚至产生糖尿病。

和自己父母都有代沟问题,和对方父母,就没有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语言沟通、文化差异上的摩擦吗?越是无话可谈,在日常生活里,就会越是小心翼翼。小心翼翼演变到后来,就是提心吊胆。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二人世界,为什么要结婚呢?自己没有家的感觉,归属感何来?久之,连夫妻之爱都会淡漠。这种生活其实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现代人,在职场上已经压力重重,本来家是唯一一个让人得以放松的地方,但如果在家里都不能喜怒言于色,不得不压抑自己,是不是太过委屈?

不住一起,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住在一起,不是问题都成了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不愿和老人同住,这是对伴侣的爱不够,所以对老人的容忍度也不够,总之,这个世界没有"爱"不能解决的事情。--只是,人都会有身心俱疲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爱"的力量变得微小,爱好自己的力量尚且不足,如何谈解决一切问题?

婆婆要懂得谢幕后离场

对于一个婚姻而言,多了任何一样在空间里活动的生物,比如一只猫、一条狗或者一个小孩,就会影响婚姻生活,因为你要和他们发生互动,原本的平衡就会因为第三个力的加入而发生改变。婆婆也适用这个"定律",而且,这个"定律"的范围不仅涵盖婆婆,也包括公公、丈人、丈母娘以及双方的兄弟姐妹各种亲戚。不同的是,有的优良影响大于不良影响,有的则反之。

但即使优良影响大于不良影响,婆婆有必要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吗?一般,住在的一起的理由大致有三:一、想要好好照顾儿子的生活;二、买不起房子,又正好碰上个媳妇愿意一起挤着住;三、丧失自我照顾的能力。除却第三点,那是没有办法,否则情愿贴钱给儿子自己出外借房也好过硬挤进儿子媳妇的生活。

能升级做婆婆的顶多也就六十好几,辛苦了那么多年,至少还剩下三十年不到的好时光,为什么不去做做自己想做而未能做且还有精力做的事呢?有什么必要做儿子一辈子的奶妈厨娘兼女佣呢?即使儿子媳妇已经把这一切外包,你也没必要跟生物钟和代沟过不去。女人该懂得演出结束就是谢幕离场,这样下次的演出才会让人有盼头,再好的演出一次次返场,最终会让人心生厌倦。

尊重的距离就是最安全的距离

"婆媳是天敌",如果这句话要从心理层面解释,那么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也许可以说明:俄狄普斯王杀父娶母,后来我们把这样的情结叫做"俄狄普斯情结",也就是恋母情结。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俄狄普斯情结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看完这个,你大约应该知道不要和男人的母亲去抢爱了吧。

即使如此,也并不是说,孩子在长大成人,甚至拥有自己婚姻后,还要和父母同住。每个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独立的空间。孩子成家后和自己的家庭在一起,而父母也应该去享受属于他们的生活。但是在现实的中国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不得不选择与父母同住。如果必须这样,那么请记住:彼此尊重是最重要的安全距离。

不是同一个原生家庭出来的婆媳俩除了对同一个男人的爱的争夺之外,本身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的差距。要减少这样的差距,最好就是能够在空间上有一定"距离"。即使在同一个屋檐下,婆媳俩必须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千万不要随意逾越,这一点,老少双方都应该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