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改善油性皮肤 想要改善油性皮肤该怎么做才好

发布于 2022-05-10 14:58

油性肌肤,最恼人的是刚洗完脸,不一会鼻尖就会油光可鉴,总感觉油腻腻的,而且出油越多的脸,越有可能干燥缺水,如果不用心护理,就会变成油性敏感干燥缺水型肌肤。那么油性皮肤要怎么护理?

油性皮肤护理方法

一、控油

一天洗脸次数别大于三次

拼命地洗脸,不仅会夺去肌肤的水分,肌肤还会不断分泌更多的油脂以补充大量流失的油脂,形成“越控越油”的恶性循环。所以油性皮肤在秋季早晚彻底清洁皮肤就行了,如果皮肤实在油得不行,中午就可适当增加一次。

用性质温和洗面奶

很多油性皮肤的MM,为了控油喜欢用清洁能力非常强的碱性洗面奶,殊不知,这类洗面奶对肌肤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油性皮肤最好选择性质温和的弱酸性洗面奶。

用温水洗脸

油性皮肤用冷水洗脸会引起面部皮肤毛孔收缩,使毛孔中油污、汗液不能及时被清洗出来,这样做的后果会让肌肤的毛孔扩大,正确的方法是用温水。既能保证毛孔充分张开,又不会使皮肤的天然保湿油分过分丢失。洁面的时候要选择温水哦,还有洁面请勿用毛巾,选择柔软的面巾纸或者美容巾。

一周去角质一次

秋季,皮肤容易敏感和脆弱,所以要减少去角质的次数,一周一次即可。使用磨砂性洁面乳对皮肤进行一次深层清洁,可彻底地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死细胞和毛孔当中的污垢。

二、补水

选择乳液状或啫哩状的清爽型洗护产品

玻尿酸成分的护肤品十分适合油性肌肤的人群使用,玻尿酸是公认之最佳保湿成分之一,它可以迅速为皮脂膜补充大量水份,尽快达到“清爽滋润不油腻”的效果,使肌肤在去除污垢和多余油脂的同时全面调控肌肤自身油脂及水份,有效防止水份流失,锁住肌肤水份,抑制油脂分泌。

使用补水面膜

补水面膜是补充肌肤能量的营养品,油性皮肤的MM每星期敷1~2次补水面膜,让保湿因子渗入皮肤底层,并迅速扩散开,滋润那些“等待喝水”的细胞组织。

重视夜间护理

油性皮肤的人常常拒绝晚霜类的产品。实际上,油性皮肤的人更需要在晚间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出油缺水的肌肤进行调整。建议油性皮肤的朋友选择不含矿物油的晚霜,避开特别油的T区,用正确的按摩手法按摩令晚霜充分吸收。

三、日常控油法

油性皮肤保养的关键是保持皮肤的清洁。为了将分泌的油脂清洗干净,建议应选择洁净力强的洗面乳,一方面能清除油脂,一方面能调整肌肤酸碱值。

洗脸时,将洗面乳放在掌心上搓揉起泡,再仔细清洁T字部位,尤其是鼻翼两侧等皮脂分泌较旺盛的部位,长痘的地方,则用泡沫轻轻地划圈,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多次才行。

每周可做一次薰面、按摩、倒膜,以达到沏底清洁皮肤毛孔的目的。

晚上洁面后,也可适当地按摩,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调整皮肤的生理功能。

洗脸后,可拍以收敛性化妆水,以抑制油脂的分泌,尽量不用油性化妆品。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5岁孩子一直口臭,是怎么回事

回答:5岁孩子持续口臭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既有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常见的原因包括口腔卫生问题、饮食不当以及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等。家长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加强...

Q
桑椹颗粒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吗

回答:桑椹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消渴灵颗粒,通常被称为桑椹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其成分包括山茱萸、黄芪和天花粉等。这些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的功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

Q
自闭症孩子认知家人

回答:自闭症的孩子在认知方面常常面临挑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家人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家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支持他们的认知发展。比如,陪伴孩子、增加人际交往...

Q
糖尿病神经痛靶点治疗的效果

回答:糖尿病神经痛的靶点治疗效果确实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准作用于疼痛的根源,通过药物、营养神经和中医等手段,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是关键 ...

Q
2型糖尿病可多吃肉吗

回答: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肉,但要控制好量和种类。肉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益,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营养平衡。不过,过多摄入肉类,尤其是高脂肪的肉类,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进一...

Q
小孩发热抽搐睡着了没事吧

回答:小孩发热后出现抽搐并进入睡眠状态,许多家长会感到担忧。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高热惊厥引起的,这在6个月到5岁的小孩中比较常见。不过,也可能是其他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癫痫、脑膜炎或...

Q
夜里看手机患白内障

回答:夜间频繁使用手机可能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这与长期熬夜、用眼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眼部炎症和糖尿病,也可能影响眼睛健康。为了保护眼睛,建议及时就医,找出具体原因并...

Q
小孩发热抽搐有没有后遗症

回答:小孩发热抽搐,通常称为高热抽搐,可能会引发一些后遗症,比如癫痫、颅脑损伤、吸入性肺炎等。这种情况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因此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非常重要。高热抽搐不仅仅是简单的发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