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两侧腰上的两坨肉通常是皮下脂肪堆积或肌肉松弛的表现,可能与久坐缺乏运动、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不良姿势、产后恢复不佳等因素有关。
1、久坐缺乏运动
长期保持坐姿会导致腰臀部位血液循环减缓,脂肪更容易在局部堆积。腰方肌和臀中肌因缺乏锻炼逐渐萎缩,使表层脂肪失去支撑形成赘肉。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结合深蹲、侧抬腿等针对性训练。
2、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分泌异常会促使脂肪向腰臀部位分布,常见于青春期、妊娠期或更年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导致代谢率下降,此时需检测激素六项,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
3、遗传因素
脂肪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受PPARG基因等遗传标记影响,部分人群天生具有梨形身材倾向。这类情况可通过有氧运动结合阻力训练改善,但完全改变脂肪分布模式较困难。
4、不良姿势
骨盆前倾或脊柱侧弯会使腰部两侧受力不均,导致肌肉代偿性增生和脂肪异常沉积。物理治疗师推荐的臀桥、猫牛式等动作能矫正体态,严重者需佩戴矫形支具。
5、产后恢复不佳
妊娠期松弛素分泌导致腹直肌分离和骨盆扩张,若产后未及时进行凯格尔运动或核心肌群训练,可能形成顽固性腰臀脂肪。产后半年内是黄金恢复期,可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全身性运动,重点加强侧平板支撑、跪姿侧踢等动作。饮食上控制精制碳水摄入,增加三文鱼等优质蛋白和西蓝花等膳食纤维的摄取。避免穿过紧的裤装影响血液循环,睡眠时采用侧卧姿势减轻腰部压力。若伴随月经紊乱或体重骤增,需及时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