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痤疮主要由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滞、血瘀痰凝、肾阴不足五种病理因素引起。
1、肺经风热:
肺主皮毛,风热邪气侵袭肺经时,热毒上蒸头面形成红色丘疹。治疗以枇杷清肺饮为基础方,配合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材。外治可用黄连粉调蜂蜜敷贴,或大椎穴刺络放血泄热。
2、脾胃湿热:
过食辛辣肥甘损伤脾胃,湿热内蕴上犯颜面,表现为脓疱型痤疮。常用茵陈蒿汤加减,配合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日常可用赤小豆、冬瓜皮煮水代茶饮,避免牛羊肉等发物。
3、肝郁气滞:
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血瘀滞于面部形成囊肿结节。柴胡疏肝散配合夏枯草、浙贝母疏肝散结,耳尖放血可快速缓解炎症。经前加重的患者建议按摩太冲穴,睡前饮用玫瑰花陈皮茶。
4、血瘀痰凝:
病程迁延形成暗紫色硬结,触痛明显。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活血化痰,局部用三七粉醋调外敷。艾灸膈俞穴改善血液循环,每周2次刮痧膀胱经有助排毒。
5、肾阴不足:
熬夜耗伤肾阴,虚火上炎致反复发作。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女贞子、旱莲草代茶饮。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可练习六字诀中的"吹"字诀引火归元。
痤疮患者宜保持清淡饮食,推荐绿豆百合粥、凉拌马齿苋等清热食材,忌食芒果、榴莲等湿热水果。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配合面部穴位按摩促进循环。油性皮肤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汤冷敷,干性皮肤选择金银花、甘草温和护理。顽固性痤疮需持续调理3-6个月,经期前后注意保暖防寒,避免情绪波动加重内分泌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