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毛囊炎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常用内服汤药、外敷疗法、针灸拔罐、药膳食疗、生活调护五种方法。
1、内服汤药:
肺胃热盛型选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湿热蕴结型可用五味消毒饮配合黄连解毒汤,血瘀型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典型药材包括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配合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需根据舌脉辨证调整剂量,一般连续服用7-14天可见脓疱收敛。
2、外敷疗法:
初起红肿阶段用金黄散醋调外涂,化脓期敷贴拔毒膏促进排脓。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可消炎止痛,苦参、黄柏煎汤湿敷适用于渗液较多者。每日换药2次,配合艾条悬灸患处5分钟能增强药效。
3、针灸拔罐:
大椎穴、肺俞穴刺络放血可泄热毒,局部围刺配合火罐拔出瘀血。耳穴取内分泌、神门贴压王不留行籽,每周治疗3次。背部膀胱经走罐能改善湿热体质,减少复发。
4、药膳食疗:
绿豆薏米粥每日早餐食用,搭配凉拌马兰头清热解毒。夏季常饮金银花露或蒲公英茶,忌食羊肉、韭菜等发物。湿热体质者可用土茯苓煲老鸭汤,每周2次调理体质。
5、生活调护:
患处避免搔抓,贴身衣物选择纯棉材质。硫磺皂清洗皮肤后需及时保湿,出汗后立即擦干。保持规律作息,夜间11点前入睡有助于肝胆排毒。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可疏导三焦郁热。
毛囊炎发作期需严格忌口辛辣油炸食物,推荐食用冬瓜、丝瓜等利湿食材,配合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游泳促进代谢。日常可用野菊花、紫花地丁各30克煎汤外洗,症状加重或伴随发热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坚持服用四君子汤加减调理脾胃,避免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