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瘙痒症多由风邪侵袭、湿热蕴结、血虚风燥、情志失调、虫毒外侵等因素引起。
1、风邪侵袭: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风邪客于肌肤腠理,导致营卫不和而发痒。外感风邪常与寒、热、湿夹杂,表现为游走性瘙痒,遇风加重。治疗以祛风止痒为主,可选用消风散加减,外洗方用荆芥、防风、苦参煎汤湿敷,针刺选曲池、血海等穴位疏风清热。
2、湿热蕴结:
饮食不节或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郁于肌肤则见瘙痒伴丘疹、渗液。常见于湿疹、缠腰火丹等病,好发于夏季潮湿环境。内服龙胆泻肝汤清利湿热,外用以黄柏、地肤子研粉调敷,艾灸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化湿。
3、血虚风燥:
久病体虚或老年精血亏耗,肌肤失养则干燥脱屑,夜间痒甚。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老年性皮肤瘙痒。当归饮子养血润燥,药膳推荐阿胶炖乌鸡,配合太溪、足三里穴位按摩促进气血运行。
4、情志失调:
肝郁气滞化火,或思虑过度伤脾,均可导致皮肤阵发性刺痒,情绪波动时加剧。逍遥散疏肝解郁,代茶饮可用玫瑰花、合欢皮泡水,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调节气机。
5、虫毒外侵:
疥虫、虱等寄生虫直接刺激皮肤,或接触漆树、螨虫等致敏物引发局部红肿剧痒。需杀虫止痒,硫磺软膏外涂治疥疮,马齿苋捣汁外敷虫咬皮炎,严重者配合百部、苦楝皮煎汤熏洗。
日常需避免辛辣发物,多食百合、银耳等润燥之品,穿着棉质透气衣物。适度练习五禽戏鸟戏增强肺卫功能,瘙痒处忌抓挠以防感染。顽固性瘙痒或伴发热、溃烂者应及时就医,排除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内在病因。保持居所通风干燥,床褥定期暴晒,情志不畅时可按压太冲穴疏泄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