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中医治疗效果显著,通过辨证施治可针对血虚风燥、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等证型采取中药内服、外洗、针灸等综合疗法。
1、血虚风燥:
长期熬夜或慢性失血导致阴血亏虚,皮肤失养引发干燥瘙痒。内服当归饮子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配合艾叶、苦参煎汤外洗。梅花针叩刺血海、三阴交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2、湿热蕴结:
饮食辛辣肥甘或环境潮湿致使湿热内蕴,皮肤出现红斑渗液伴剧痒。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清热利湿,马齿苋捣敷患处。大椎穴刺络拔罐排除湿热邪毒。
3、肝肾阴虚:
中老年肾精亏损或久病伤阴,表现为夜间瘙痒加重。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茱萸、丹皮滋肾养肝,配合太溪、涌泉穴艾灸。桑椹枸杞粥辅助调养。
4、风热袭表:
外感风热邪气侵袭肌表,突发皮肤风团瘙痒。消风散荆芥、防风、蝉蜕疏风止痒,薄荷油涂擦曲池穴。金银花露代茶饮辅助清热。
5、虫毒外侵:
疥螨等寄生虫感染导致特定部位奇痒。苦楝皮、百部煎汤熏蒸杀虫,硫磺软膏外涂。针刺八邪穴配合药浴效果更佳。
中医治疗期间需忌食海鲜发物及辛辣刺激食物,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每日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调节气机,睡前可用首乌藤煮水擦浴。顽固性瘙痒合并皮肤溃烂需及时就医排查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原发病,配合西医检测手段提高疗效准确性。药膳推荐土茯苓炖龟板滋阴润燥,或薏苡仁赤小豆粥健脾祛湿,根据体质交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