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的中药包括健脾消食类、理气止痛类、清热化湿类、温中散寒类、收敛止血类等,需根据具体证型配伍使用。
1、健脾消食类:
脾胃虚弱型胃病常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宜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配合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导滞。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可加陈皮、砂仁增强运化功能。食积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鸡内金、莱菔子,但需注意中病即止。
2、理气止痛类:
气滞型胃痛多因情志不畅导致,表现为胀痛连胁。香附、木香、延胡索能行气解郁,柴胡疏肝散加减适用于肝气犯胃证。兼有血瘀者加丹参、三七粉,现代研究证实延胡索乙素有显著镇痛作用。气郁化火时配伍栀子、黄芩。
3、清热化湿类:
湿热蕴胃证见口苦黏腻、舌苔黄腻,黄连、黄芩、蒲公英可清胃热,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半夏泻心汤对寒热错杂型胃炎有效,黄连素片是从黄连提取的现代制剂。湿热久羁伤阴者需加石斛、麦冬。
4、温中散寒类:
虚寒型胃病遇冷加重,干姜、高良姜、吴茱萸能温胃散寒,附子理中丸适用于脾肾阳虚者。小建中汤用饴糖甘缓补中,花椒油局部按摩中脘穴可辅助驱寒。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冬季可配合艾灸神阙穴。
5、收敛止血类:
胃络损伤出现便血呕血时,白及、海螵蛸、仙鹤草能收敛止血,配合三七、大黄炭化瘀止血。乌贝散对胃溃疡出血效果显著,现代制剂云南白药含多种止血成分。出血期间需禁食,稳定后从米油渐过渡到软食。
胃病患者饮食宜定时定量,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晨起按摩足三里穴。慢性胃病需坚持服药2-3个月周期,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配合西药根治。急性出血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防止穿孔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