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深覆合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功能矫治器、咬合调整、日常口腔护理等方式改善。骨性深覆合通常由遗传因素、颌骨发育异常、不良口腔习惯、牙齿排列紊乱、外伤等因素引起。
1、正畸治疗
通过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调整牙齿位置,改善上下颌牙齿的覆盖关系。适用于轻中度骨性深覆合,需持续佩戴矫治器1-3年。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配合橡皮筋牵引等辅助手段。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松动或牙龈不适,需加强口腔清洁。
2、正颌手术
针对严重颌骨发育异常者,需联合正畸与外科手术矫正颌骨位置。术前需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术中通过截骨调整上下颌骨垂直高度。术后可能出现肿胀、出血或神经暂时性麻木,需流质饮食并避免剧烈运动。手术效果稳定但恢复期较长。
3、功能矫治器
适用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期患者,通过肌功能训练引导颌骨正常发育。常用Activator或Twin-block矫治器,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需配合唇肌训练改善口周肌肉力量,可能影响发音但可逐渐适应。需每3个月调整矫治器力度。
4、咬合调整
通过调磨牙齿咬合面或修复治疗重建正常咬合关系。对于个别牙齿早接触点可选择性调磨,严重磨耗者需全冠修复。可能涉及树脂充填或嵌体修复,需避免过度切削牙体组织。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需使用抗过敏牙膏。
5、日常口腔护理
纠正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使用舌挡板或唇挡辅助训练。避免单侧咀嚼或咬硬物,餐后使用牙线清洁邻面。选择软毛牙刷及含氟牙膏,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睡眠时可尝试体位调整减少下颌后缩,配合面部肌肉按摩缓解紧张。
骨性深覆合患者应避免长期咀嚼硬质食物,减少颞下颌关节负担。建议选择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有助于颌骨健康。睡眠时保持仰卧位并使用低枕,避免侧卧加重下颌后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患者建议在替牙期开始干预。出现关节弹响或咀嚼疼痛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咬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