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可通过热敷按摩、拉伸运动、补充电解质、调整睡姿、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抽筋通常由肌肉疲劳、电解质失衡、寒冷刺激、血液循环不良、神经压迫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用热毛巾敷在抽筋部位5-10分钟,配合拇指指腹顺时针按压腓肠肌或痉挛肌群。热敷能扩张血管改善供血,按摩可松解肌纤维痉挛。适用于运动后或夜间小腿抽筋,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2、拉伸运动
足部抽筋时坐姿伸直腿,用手扳脚趾向躯干方向牵拉;大腿抽筋可单腿站立屈膝后扳。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重复2-3次。拉伸能机械性拉长挛缩肌肉,中断异常神经信号传导。
3、补充电解质
饮用含钠钾镁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每日摄入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电解质紊乱会导致肌膜电位异常,引发自发性收缩。孕妇及腹泻后抽筋需重点补充钙镁制剂。
4、调整睡姿
避免长时间俯卧或足尖下压姿势,建议侧卧时双膝间夹枕头。不良睡姿会压迫腓总神经或导致跟腱缩短,诱发夜间下肢痉挛。冬季需注意下肢保暖,使用电热毯预热被褥。
5、药物治疗
反复发作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奎宁片、苯妥英钠片等抗肌痉挛药物,或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继发于腰椎病变者需联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糖尿病患者慎用肌肉松弛剂。
日常应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及放松。中老年人及孕妇可每日进行小腿三头肌力量训练,如踮脚尖练习。长期夜间抽筋者建议睡前温水泡脚20分钟,选择支撑力好的鞋子。若每周发作超过3次或伴随肌无力、感觉异常,需排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