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角化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毛囊角化异常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粗糙的鸡皮样小丘疹。
1、病因
毛周角化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皮肤毛囊周围的角质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毛囊口被角质堵塞形成微小凸起。维生素A缺乏、皮肤干燥等因素可能加重症状。该病不影响健康但可能影响美观,常见于青少年且随年龄增长可能自行缓解。
2、典型表现
皮损多对称分布于上臂外侧、大腿伸侧及臀部,表现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毛囊性丘疹,顶端有灰褐色角质栓,去除后可见卷曲毛发。皮肤触感粗糙如鸡皮,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微瘙痒。冬季空气干燥时症状往往加重,夏季可能有所减轻。
3、诊断方法
皮肤科医生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即可确诊,通常不需要特殊检查。需与维生素A缺乏症、小棘苔藓等疾病鉴别。皮肤镜检查可见毛囊开口处角栓形成,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囊漏斗部扩张伴角化过度,但临床很少需要活检。
4、治疗措施
症状轻微者无须治疗,注重皮肤保湿即可。中重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尿素软膏等外用药物软化角质。顽固病例可能需口服维生素A或阿维A胶囊,但需警惕药物副作用。光疗对部分患者有效,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5、日常护理
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碱性肥皂,沐浴水温不宜过高。洗澡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不要用手挤压或抠抓患处,防止继发感染。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但注意避免过量补充维生素A制剂。
毛周角化症属于良性皮肤病变,虽然难以根治但可通过科学护理有效改善症状。建议选择无香料添加的温和沐浴产品,冬季可配合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若出现明显红肿、渗液等继发感染表现,应及时就医处理。多数患者30岁后症状会逐渐减轻,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