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干燥起皮可通过加强保湿、调整洗浴习惯、使用加湿器、补充营养、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现象通常由环境湿度低、皮脂分泌减少、屏障功能受损、维生素缺乏、皮肤病等因素引起。
1、加强保湿
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或尿素的保湿霜,每日洁面后3分钟内涂抹。干性皮肤可选用凡士林等封闭性产品,混合性皮肤建议分区护理。避免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防止刺激加重脱屑。夜间可厚涂保湿产品并用保鲜膜包裹手足加强吸收。
2、调整洗浴习惯
将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选用弱酸性沐浴露替代碱性皂类,减少清洁频次至隔日1次。沐浴后轻拍至半干状态立即涂抹身体乳,关节处可叠加保湿精油。避免用力搓洗或使用磨砂膏刺激皮肤。
3、使用加湿器
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卧室可放置蒸发式加湿器。避免直接将加湿器对准面部,每日需更换水源并定期消毒。在暖气片悬挂湿毛巾或摆放水盆也能提升局部湿度。开窗通风时避开早晚低温干燥时段。
4、补充营养
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E胶丸及复合维生素B片,但需遵医嘱控制剂量。血虚体质者可食用银耳莲子羹等滋阴药膳,避免过量摄入辛辣燥热食物。
5、就医治疗
若伴随红斑、皲裂或瘙痒加剧,可能与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等皮肤病有关。皮肤科可能开具尿素维E乳膏、复方乳酸乳膏等外用制剂,严重者需配合卤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冬季需穿着纯棉透气内衣减少静电刺激,外出时涂抹防晒霜防止紫外线加速水分流失。每周2-3次使用温毛巾湿敷后再去角质,避免直接撕扯皮屑。糖尿病患者出现足跟皲裂应及时处理防止溃疡,老年人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油脂检测。持续性干燥脱屑超过两周应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