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小柱缺损修复手术可能出现并发症,主要有感染、瘢痕增生、外形不佳、移植物吸收、局部血运障碍等。
1、感染
术后感染是鼻小柱修复常见并发症,可能与术中消毒不彻底、术后护理不当有关。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出现脓性分泌物。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需手术清创。
2、瘢痕增生
切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明显瘢痕,与个人体质或缝合技术有关。瘢痕增生会导致鼻小柱形态僵硬,影响美观。早期可外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进行干预,顽固性瘢痕需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
3、外形不佳
由于移植材料塑形不理想或术后固定不当,可能出现鼻小柱偏斜、过宽或过窄等问题。轻度畸形可通过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矫正,严重者需二次手术调整。
4、移植物吸收
采用自体软骨移植时,可能出现部分移植物吸收现象,导致支撑力不足。吸收程度与移植部位血供有关,若影响外观稳定性,需补充移植材料。
5、局部血运障碍
手术可能损伤鼻小柱微小血管网,导致局部缺血。表现为皮肤发白或紫绀,严重时可发生组织坏死。需及时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前列地尔注射液,必要时行血管吻合术。
术后应保持术区清洁干燥,避免挤压碰撞鼻部。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恢复期间出现异常肿胀、疼痛加剧或渗液等情况,需立即复诊。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建议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各复查一次。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局部护理和用药,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