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颚牙龈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牙龈肿块、牙龈溃疡、牙齿松动、口腔出血、颌面部疼痛等。上颚牙龈癌可能与长期吸烟、咀嚼槟榔、口腔卫生不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放射线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病变区域持续不愈、疼痛逐渐加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牙龈肿块
早期上颚牙龈癌可能在牙龈局部形成质地坚硬的肿块,表面可能呈现菜花样或结节状增生。肿块初期通常无痛感,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伴随溃疡或出血。患者可能误以为是普通牙龈增生而延误就医。临床需通过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联合放疗或化疗。常用药物有顺铂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等。
2、牙龈溃疡
牙龈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是典型早期表现,溃疡边缘隆起且基底凹凸不平,可能覆盖灰白色坏死组织。普通口腔溃疡通常在1-2周内自愈,而癌性溃疡持续超过3周不愈合。患者可能伴有口臭或味觉异常。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范围,术后可配合使用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3、牙齿松动
肿瘤侵犯牙槽骨会导致牙齿无故松动或移位,这种松动与牙周病不同,常局限于单个或相邻几个牙齿。患者可能先就诊于牙科,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不规则破坏。早期发现可通过颌骨部分切除术保留下颌功能,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配合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控制骨破坏。
4、口腔出血
轻微触碰或进食时牙龈易出血,出血量可能不多但反复发生,血液常混有坏死组织。这种症状易与牙龈炎混淆,但常规止血治疗无效。肿瘤新生血管脆弱是主要原因,晚期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诊断需结合影像学评估浸润范围,术前可使用注射用白介素-2调节免疫功能,术后应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促进恢复。
5、颌面部疼痛
早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钝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可放射至耳颞部。夜间疼痛加重是特征之一,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肿瘤侵犯神经或周围组织是疼痛主因,CT检查可显示骨质破坏情况。除根治性手术外,可选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控制疼痛,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上颚牙龈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缝。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等致癌物。发现口腔异常症状超过两周不缓解时,应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康复期可进行张口训练预防关节强直,必要时接受语言功能恢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