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修复术后血痂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与手术创面渗血、尿液刺激或局部摩擦有关。术后血痂处理主要有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活动、遵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查、观察异常症状等方式。
1、保持会阴清洁
术后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会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清洗后可用无菌纱布蘸干水分,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若血痂未自然脱落,禁止强行撕扯,以免损伤新生组织。家长需帮助儿童清洁时动作轻柔,并观察有无红肿渗液。
2、避免剧烈活动
术后1-2周内应减少跑跳、骑跨等动作,防止伤口撕裂导致血痂增厚。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其活动强度,可选择静卧或短时间散步。若血痂因活动脱落并伴出血,需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并联系医生。
3、遵医嘱使用药物
医生可能开具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促进创面愈合。若出现明显疼痛,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的药物。家长需按说明书或医嘱给儿童规范用药。
4、定期复查
术后7-10天需返院检查血痂脱落情况,医生会评估尿道吻合口愈合状态。若血痂持续超过2周未脱落,或伴随排尿疼痛、发热等症状,可能需专业清创处理。复查时家长应详细反馈儿童排尿频率、尿液性状等信息。
5、观察异常症状
正常血痂呈暗红色且逐渐缩小,若出现鲜红色渗血、黄绿色分泌物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或裂开。儿童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注意其排尿哭闹、拒食等异常行为,及时拍摄局部照片供医生参考。
术后应选择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000-1500毫升以稀释尿液。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猕猴桃、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愈合。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泡澡等长时间浸水活动,洗澡建议采用淋浴。若血痂脱落后发现尿道口狭窄或尿线变细,需立即就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