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导致牙冠缺失后,剩余牙体可能因结构薄弱而脱落,但具体是否脱落需根据龋坏程度和剩余牙体量综合判断。龋齿是牙体硬组织被细菌慢性破坏的疾病,当龋坏侵蚀至牙冠完全缺失时,剩余牙根或残冠的稳定性取决于牙本质剩余量、牙周支持组织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及时修复。
若龋坏仅破坏牙冠但未累及牙根,且剩余牙体组织达到牙根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通过桩核冠修复可恢复牙齿功能。此时牙齿在正常使用中不易脱落,修复体寿命通常可达5-10年。但若龋坏已导致牙根大面积缺损,剩余牙体组织不足三分之一,或伴有严重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则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甚至自行脱落。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未治疗的深龋患者,尤其是后牙区承受较大咬合力时更易发生断裂。
当龋坏导致牙冠完全缺失且牙根严重破坏时,牙齿往往无法保留。此时残根可能在咀嚼硬物时突然折断,也可能因慢性炎症持续破坏而逐渐松动脱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残根滞留现象,即牙根残片长期埋藏在牙槽骨内,这种情况可能引发慢性根尖周炎或囊肿,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拔除。对于牙冠缺失伴随根尖周脓肿的情况,牙齿脱落概率会显著增加,因炎症会加速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破坏。
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治疗。已发生牙冠缺损者应尽早就医评估,通过嵌体、全冠或种植牙等方式修复缺失牙体。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采用巴氏法清洁牙颈部,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控制碳酸饮料及高糖饮食摄入,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管理以降低牙齿脱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