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牙龈是否有蛀牙通常需要结合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蛀牙一般是指龋齿,主要表现为牙齿硬组织脱矿、龋洞形成,牙龈本身不会发生蛀牙,但牙龈红肿、出血可能提示邻近牙齿存在龋坏或牙周疾病。主要有视诊探诊、X线检查、牙科显微镜检查、激光荧光检测、龋齿风险评估等方式。
1、视诊探诊
医生通过肉眼观察牙齿表面颜色变化,使用探针检查牙齿沟窝点隙是否变软或形成龋洞。邻面龋可能表现为牙龈乳头充血,但实际病变位于牙齿邻接面。早期龋齿可见白垩色斑块,进展期会出现褐色龋洞,探诊时有粗糙感或卡针现象。
2、X线检查
根尖片或咬翼片能显示牙齿邻面、根部的隐匿性龋坏,尤其适用于牙龈肿胀但肉眼未见明显龋洞的情况。X线可检测牙釉质脱矿程度、龋洞深度及是否接近牙髓,邻面龋在影像上表现为三角形低密度影,牙颈部龋则呈半月形透射区。
3、牙科显微镜
高倍放大下能发现早期釉质脱矿的微孔结构,辅助判断龋齿活跃度。显微镜可清晰显示牙龈缘下方隐蔽的根面龋,其典型表现为牙骨质表面不规则凹陷伴色素沉着,同时能鉴别牙龈炎性增生与龋源性根面破坏。
4、激光荧光检测
DIAGNOdent等设备通过激光激发龋损组织荧光,量化显示脱矿程度。该方法对窝沟浅龋敏感度较高,数值超过20提示需干预。牙龈健康时检测值通常低于15,若邻近牙龈区域数值异常升高,需警惕隐蔽性根面龋。
5、龋齿风险评估
通过问诊了解饮食习惯、口腔卫生情况,结合唾液流速、变形链球菌检测等评估龋齿发生概率。牙龈反复肿痛者若伴有高糖饮食、夜间哺乳习惯等因素,其邻面龋发生概率显著增加,此类人群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检查。
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龈缘,牙线清理邻面防止菌斑堆积。限制进食频率特别是粘性高糖食物,每年进行1-2次口腔检查,发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敏感及时就诊。儿童可接受窝沟封闭,老年人需重点关注根面龋预防,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牙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