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发作症状主要有牙齿敏感、牙痛、牙齿表面出现黑点或龋洞、食物嵌塞、口臭等。蛀牙是牙体硬组织被细菌侵蚀导致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牙釉质脱矿,随病情进展可累及牙本质甚至牙髓。
1、牙齿敏感
牙齿对冷热酸甜刺激出现短暂尖锐疼痛是蛀牙早期典型表现。牙釉质被破坏后,外界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神经,引发一过性疼痛。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采用脱敏剂如氟化钠甘油糊剂处理。
2、牙痛
持续性自发痛或咀嚼痛提示蛀牙已侵及牙本质深层。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髓神经引发钝痛,夜间平卧时疼痛可能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但需及时进行充填治疗防止发展为牙髓炎。
3、牙齿变色
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黑褐色龋洞是蛀牙进展期特征。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色素沉积,同时脱矿区域吸附外源性色素。早期脱矿可通过再矿化治疗逆转,形成龋洞后需清除腐质并用复合树脂充填。
4、食物嵌塞
龋洞形成后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尤其邻面龋会导致牙缝反复塞牙。长期食物嵌塞可能引发邻面龋扩展或牙龈炎症。使用牙线清洁邻接面、及时修补龋洞是有效预防措施。
5、口臭
蛀牙窝洞内腐败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代谢会产生硫化物,导致持续性口臭。伴发牙髓坏死时可能出现腐败性口臭。除治疗龋齿外,可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口腔细菌繁殖。
预防蛀牙需坚持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饭后用牙线清洁牙缝,限制高糖饮食摄入。儿童建议每3-6个月进行涂氟保护,成人每年应接受口腔检查。发现牙齿颜色改变或敏感症状时尽早就医,避免龋坏深入牙髓导致根管治疗。孕妇、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