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含着糖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蛀牙,但长期含糖可能增加蛀牙风险。蛀牙的发生与口腔环境、糖分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
糖分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短时,唾液可以中和酸性环境,减少对牙釉质的侵蚀。偶尔含着糖且及时清洁口腔,蛀牙风险较低。但糖分长时间接触牙齿会为致龋菌提供养分,细菌代谢产酸腐蚀牙釉质。含糖期间减少说话或吞咽动作可能延长糖分滞留。
频繁含糖且忽视口腔清洁时,糖分持续滋养致龋菌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导致牙菌斑堆积。夜间含糖入睡危害更大,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无法有效冲刷糖分。儿童乳牙矿化程度低,含糖更易引发龋齿。糖尿病患者含糖可能加速龋病进展。
建议控制含糖频率,含糖后用清水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检查牙齿。儿童应避免含糖入睡,家长需帮助清洁口腔。出现牙釉质白斑或敏感时及时就诊,早期龋齿可通过氟化钠护齿剂或窝沟封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