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前后需要注意术前评估、饮食调整、伤口护理、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等方面。
1、术前评估
骨科手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控制指标稳定。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术前8小时需禁食禁水,降低麻醉风险。吸烟患者应提前戒烟,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2、饮食调整
术前3天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鸡蛋、西蓝花等,帮助增强体质。术后早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每日保证2500毫升饮水量,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影响伤口恢复。
3、伤口护理
术后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遵医嘱定期换药。出现渗血渗液、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下肢手术患者需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拆线前避免伤口接触水,沐浴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预防伤口愈合不良。
4、康复训练
根据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萎缩。关节置换术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骨折患者逐步增加负重训练强度,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训练中出现剧烈疼痛或不适需暂停并咨询医生。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内固定患者每年需检查植入物状态。出现患肢麻木、活动障碍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诊。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内固定松动或再骨折。长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
骨科手术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适量乳制品、深色蔬菜补充钙质。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睡眠时保持功能体位,使用枕头垫高患肢。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止痛药物,禁止自行调整剂量。保持积极心态,家属应协助完成日常活动并监督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