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填充需注意术前评估、脂肪处理技术、术后护理等关键环节。该手术通过抽取自身脂肪移植至目标部位,主要用于面部填充、乳房增大等整形需求,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以避免感染、脂肪坏死等并发症。
1、术前评估
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医生需评估供区脂肪质量与受区血供情况,吸烟者需提前戒烟以减少血管痉挛风险。存在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手术。
2、脂肪抽取
供区多选择腹部或大腿等脂肪丰富部位,采用低负压吸脂减少细胞损伤。抽取后需经生理盐水冲洗、离心纯化等步骤去除油脂与破碎细胞,保留完整脂肪颗粒可提高存活率。过量抽取可能导致供区凹凸不平。
3、移植技术
采用多隧道、多层次注射法分散脂肪颗粒,单点注射量不超过0.1毫升。使用钝针头可降低血管损伤概率,避免将脂肪注入血管导致栓塞。颞部等皮肤薄弱区域需控制注射深度与剂量。
4、术后管理
受区需加压包扎避免移位,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3天内冰敷减轻肿胀,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按摩填充部位。约30%脂肪会被吸收,需3-6个月观察最终效果,必要时二次补充移植。
5、并发症防控
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脂肪坏死可能形成硬结或钙化。过度填充可能导致轮廓不平整,眼周注射不当有视力受损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与经验丰富的医生可显著降低风险。
术后3个月内避免高温环境如桑拿,防止脂肪代谢加速。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移植脂肪存活,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定期随访观察脂肪存活情况,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变色等异常需立即复诊。严格防晒可减少色素沉着,6个月内避免减肥以免影响填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