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仅当合并盆腔脓肿、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宫腔粘连等严重并发症时,才需考虑手术干预。
子宫内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症状。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或口服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炎症反复发作。同时需排查是否合并输卵管炎、盆腔炎等邻近器官感染。
手术治疗适用于抗生素治疗72小时无效的持续高热患者,或超声检查发现宫腔积脓的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宫腔镜下脓液引流、粘连分离术等,严重者可能需切除子宫。术后仍需继续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炎症指标。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经期性生活,急性期卧床休息有助于恢复。
建议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超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并补充优质蛋白。若药物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复查调整方案,必要时由医生评估手术指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