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可通过手法牵拉、负压吸引装置、支架矫正术、乳头成形术、乳晕缩小术等方式矫正。乳头内陷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短缩、炎症粘连、外伤、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
1、手法牵拉
每日重复进行轻柔的乳头牵拉有助于改善轻度乳头内陷。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乳头根部向外缓慢牵拉,每次持续数秒后放松,重复进行。哺乳期女性可在喂奶前热敷乳房帮助乳头突出。长期坚持可能使部分患者乳头形态恢复,但需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损伤。
2、负压吸引装置
通过负压吸引原理的矫正器可治疗中度乳头内陷。将吸引罩贴合乳晕区域,通过抽吸产生负压使乳头逐渐外突。每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需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出现淤血或水肿。该方法需持续使用较长时间,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注意清洁消毒。
3、支架矫正术
对于反复感染或影响哺乳的乳头内陷,可采用临时性支架矫正。医生会在乳头基底置入可吸收材料制作的支撑环,维持乳头外突状态。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支架移位。该方法创伤较小但存在支架脱落风险。
4、乳头成形术
严重乳头内陷需手术松解缩短的乳腺导管及纤维束。通过乳晕切口分离粘连组织,重建乳头支撑结构。术后可能需留置引流管,存在感觉减退或哺乳功能受损风险。该手术可永久性矫正畸形,但瘢痕体质者需谨慎选择。
5、乳晕缩小术
合并乳晕过大的患者可同期进行乳晕缩小术。通过环形切除部分乳晕皮肤并重新缝合,使乳头相对突出。术后需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穿戴无钢圈内衣减少摩擦。该方法能改善外观但可能影响乳头敏感度。
矫正期间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避免衣物摩擦刺激。每日用温水清洁后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皲裂。哺乳期女性矫正前应咨询母乳喂养专家,术后需观察乳汁排出是否通畅。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或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定期复查评估矫正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