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凹陷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凹陷程度和是否伴随症状,轻度凹陷且无不适通常无须治疗,中重度凹陷或引发感染、哺乳困难时需及时干预。
乳头凹陷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多与乳腺导管发育异常有关,后天性可能由乳腺炎、外伤或肿瘤压迫导致。轻度凹陷表现为乳头偶尔内陷但可手动牵出,皮肤无异常,这类情况可通过每日温水清洗后轻柔提拉乳头改善。哺乳期女性可使用乳头矫正器辅助外翻,避免因乳汁淤积诱发急性乳腺炎。若凹陷持续存在且伴随红肿、渗液或灼痛,可能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需使用克霉唑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局部抗感染药物。
无法手法复位的固定性凹陷需考虑手术治疗,乳晕双环缝合法能松解缩短的乳腺导管,乳头内支撑术可防止术后再度回缩。妊娠期女性应在孕中期评估凹陷程度,提前准备母乳喂养辅助器具。日常应选择无钢圈透气内衣,避免外力撞击胸部,定期观察乳头形态变化。若伴随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或血性溢液,需排除佩吉特病等恶性病变可能。
青春期女性发现乳头凹陷可每日进行乳房按摩促进发育,哺乳期后仍有凹陷者建议在断乳6个月后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并使用医用硅胶贴片预防瘢痕增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缝线断裂。非哺乳期出现突发性凹陷伴触痛时,应通过乳腺超声检查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