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短缩、炎症或肿瘤压迫、外伤或手术瘢痕、乳房下垂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手法牵拉矫正、负压吸引治疗、手术矫正、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1、先天性发育异常
部分人群因乳腺导管及平滑肌纤维发育不全导致乳头内陷,通常表现为青春期后乳头无法自然凸出。轻度者可每日清洁后用手法牵拉乳头,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影响哺乳功能,可考虑乳头内陷矫正术,术后需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2、乳腺导管短缩
乳腺导管先天性缩短或纤维化会牵拉乳头向内凹陷,可能伴随泌乳困难。哺乳期女性可通过吸奶器负压吸引缓解,非哺乳期建议使用乳头矫正器持续牵引。若合并反复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炎症或肿瘤压迫
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或乳腺肿瘤可能压迫导管导致继发性乳头内陷,常伴有肿块、溢液等症状。需通过乳腺超声明确病因,肿瘤患者需行病灶切除,炎症患者可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局部红外线理疗。
4、外伤或手术瘢痕
乳房外伤或既往手术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牵拉乳头。新鲜创伤需及时清创缝合,陈旧性瘢痕可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软化组织,严重者需行瘢痕松解术联合乳头成形术恢复外观。
5、乳房下垂
中老年女性因乳房悬韧带松弛导致乳房下垂时,可能伴随乳头位置下移。可通过穿戴承托型内衣减轻牵拉,配合胸部肌肉锻炼改善。重度下垂者需考虑乳房悬吊术,术后使用硅酮凝胶敷料减少瘢痕增生。
日常应选择无钢圈透气内衣避免压迫,沐浴时用温水轻柔清洁乳头褶皱处。哺乳期女性需保持乳头干燥,使用羊脂膏预防皲裂。若内陷伴随红肿、溢血或剧烈疼痛,提示可能存在恶性病变,须立即至乳腺外科就诊。定期乳房自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