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手术后仍可能出现偏曲,但概率较低。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通过切除或重塑偏曲的软骨和骨性结构改善通气功能,术后复发通常与手术技术、个体愈合差异或外伤等因素有关。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通过精准切除或调整偏曲的软骨及骨性结构,多数患者术后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解剖复位。手术采用鼻内窥镜技术可提高操作精确性,减少黏膜损伤,降低术后粘连风险。术后1-3个月内需定期复查鼻内镜,医生会通过鼻腔冲洗、黏膜修复药物促进创面愈合。规范手术操作下,软骨支架重建后发生结构性塌陷的概率不足5%,且二次偏曲程度通常较术前显著减轻。
少数患者可能因术中矫正不彻底、术后瘢痕挛缩或再次外伤导致鼻中隔形态异常。青少年患者骨骼发育未完成时手术,可能因后续生长力不均出现迟发性偏曲。术后剧烈运动撞击鼻部、长期用力擤鼻等行为可能破坏手术效果。若出现持续性鼻塞、头痛或反复鼻出血,需通过鼻窦CT评估是否需二次手术干预。
术后应避免用力擤鼻及鼻部外伤,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和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戒烟并保持环境湿度有助于黏膜修复,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鼻腔充血。若出现嗅觉减退或鼻腔异常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复诊,术后半年内避免潜水、拳击等可能损伤鼻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