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溶脂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疤痕,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轻微瘢痕。超声溶脂通过超声波能量选择性破坏脂肪细胞,属于微创操作,皮肤表面仅留有细小穿刺点。
超声溶脂采用高频超声波精准作用于皮下脂肪层,对皮肤组织的热损伤较小。术后穿刺点直径通常小于2毫米,愈合后多呈点状色素沉着或极细小的线状痕迹,肉眼难以察觉。规范操作下,皮肤真皮层未受破坏,胶原纤维排列有序,瘢痕增生概率较低。术后1-3个月穿刺点逐渐淡化,配合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硅酮凝胶可进一步减少痕迹。
若操作过程中能量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局部过热,可能引起真皮浅层损伤,形成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瘢痕体质者术后可能出现异常瘢痕增生,表现为穿刺点处隆起性硬结。术后护理不当如过早沾水、搔抓创面,可能继发感染导致瘢痕扩大。此类情况需通过脉冲染料激光或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干预。
术后需保持治疗区域清洁干燥,避免紫外线直射3个月,穿着弹力塑身衣帮助皮肤回缩。瘢痕体质者术前应告知医生评估风险,术后可早期使用硅胶贴片预防瘢痕增生。如发现穿刺点持续红肿、异常增生,应及时返院进行专业瘢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