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整形适用于存在颌骨发育异常、颌面畸形或功能缺陷的人群。主要有先天性颌骨畸形、外伤性颌骨缺损、咬合功能障碍、审美需求改善、继发性颌骨病变五种情况。
1、先天性颌骨畸形
先天性颌骨畸形通常与遗传因素或胚胎发育异常有关,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偏颌等。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咀嚼困难、发音障碍等症状。临床可通过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进行矫正,常用术式包括LeFort截骨术和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需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帮助恢复正常的咬合和面部肌肉协调性。
2、外伤性颌骨缺损
车祸、跌落等外伤可能导致颌骨骨折或骨缺损,影响面部外观及咀嚼功能。急性期需先处理软组织损伤和骨折复位,待骨愈合稳定后,可通过自体骨移植或钛网修复进行颌骨重建。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感觉异常,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愈合情况。
3、咬合功能障碍
严重的错颌畸形如开颌、反颌等会导致咀嚼效率下降,长期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通过三维CT评估颌骨空间关系后,可采用正颌手术调整颌骨位置。术前需制作数字化手术导板,术中同步矫正牙齿轴倾度,术后配合咬合板稳定颌位。
4、审美需求改善
对于颌面比例失调如方形下颌角、颏部短小等纯审美诉求,需严格评估心理预期和手术风险。常见术式包括下颌角截骨、颏成形术等,手术需在骨膜下剥离避免损伤面神经。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肿胀,需佩戴弹力头套促进软组织贴合。
5、继发性颌骨病变
颌骨囊肿、肿瘤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或放射性骨坏死等病变可能需整形修复。根据缺损范围可选择血管化腓骨移植或人工骨材料填充,需注意重建后的咬合关系恢复。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需确保肿瘤无复发迹象后再考虑功能重建。
颌骨整形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漱口水预防感染,避免早期进食硬质食物。术后1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骨愈合进度。长期需关注咬合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正畸微调。选择手术时应充分评估医疗机构资质和主刀医生经验,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效果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