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酶一般不会溶解自身的玻尿酸。溶解酶主要用于降解外源性透明质酸填充剂,对自身合成的玻尿酸无明显作用。
透明质酸酶即溶解酶,其作用机制是特异性水解透明质酸中的糖苷键,从而分解透明质酸。人体自身合成的玻尿酸存在于真皮层和结缔组织中,与细胞外基质结合紧密,结构稳定,不易被溶解酶识别和分解。而注射用的玻尿酸填充剂为交联透明质酸,其空间结构更易被溶解酶靶向降解。临床使用溶解酶时,通常需要较高浓度和多次注射才能完全降解填充剂,这种条件下仍不会影响自身玻尿酸代谢。
极少数情况下,当注射溶解酶剂量过大或操作不当导致局部浓度过高时,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产生短暂影响。这种情况多表现为暂时性水肿或轻微炎症反应,随着酶代谢会逐渐恢复。自身玻尿酸的合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使短期受影响也能通过机体调节快速补充。
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溶解酶,避免自行注射。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局部热敷或按摩,防止酶扩散影响非目标区域。若出现持续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日常可通过补充维生素C、保持充足睡眠等方式促进自身玻尿酸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