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假体下滑通常表现为鼻梁形态改变、假体轮廓显形或触碰移位,可通过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假体下滑可能与术中剥离腔隙过大、假体雕刻不当、术后护理不当或外力撞击等因素有关。
早期假体下滑可能仅表现为鼻背轻微塌陷或假体边缘隐约可见,触摸时可感知假体位置下移但皮肤无明显异常。此时需避免揉捏鼻子,及时复查明确假体状态。若伴随鼻尖发红、皮肤变薄或持续性疼痛,提示假体可能已压迫鼻部组织,需通过鼻部CT或三维重建精准评估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
假体明显下滑时可见鼻梁高度骤降、鼻尖下垂或假体轮廓突出于鼻背皮肤,严重者可能出现鼻尖皮肤穿透。此类情况多需手术干预调整假体位置或更换假体材料。术后1-3个月内突发鼻部形态改变伴肿胀疼痛,需高度警惕假体感染性移位,应紧急就医处理避免组织坏死。
建议术后3个月内避免戴框架眼镜、剧烈运动及鼻部受压,定期复查假体稳定性。若发现鼻部形态异常或触碰假体活动度明显增加,应及时至整形外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判断是否需二次修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