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通过辨证施治可显著缓解症状,主要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膳食调理及情志调节。
1、中药内服:
特应性皮炎多因血虚风燥、湿热蕴结或脾虚湿盛所致。血虚风燥型常用当归饮子加减,含当归、生地、防风等;湿热型选用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黄芩;脾虚湿盛者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内服中药需连续服用2-3个月,配合舌脉变化调整方剂。
2、外治疗法:
急性期渗出可用黄柏、苦参煎汤湿敷;慢性肥厚皮损选用青黛散或冰黄肤乐软膏外涂。艾灸足三里、肺俞穴能改善免疫功能,隔姜灸每周3次,每次15分钟。火罐疗法在背部膀胱经走罐可祛风除湿。
3、针灸疗法:
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主穴,配合耳穴贴压肺、神门、内分泌点。毫针浅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疗程。顽固性皮损可采用梅花针叩刺局部至微出血,促进代谢。
4、膳食调理:
湿热体质者宜食绿豆薏米粥、冬瓜汤;血虚者推荐红枣枸杞炖乌鸡。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避免辛辣刺激。日常可饮用金银花露或桑叶菊花茶清热凉血。
5、情志调节:
肝郁气滞易加重病情,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每日晨起6遍。夜间瘙痒难眠时,按压太冲穴配合深呼吸,每次5分钟。避免过度抓挠,穿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中医治疗需坚持3个月以上,配合饮食禁忌与适度运动。急性期皮损渗出需及时就医,慢性患者可每日按摩涌泉穴健脾,食用山药茯苓粥增强体质。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冬季减少沐浴频率,沐浴后即刻涂抹芝麻油保湿。严重泛发性皮炎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用药膏与中药汤剂协同起效。